青年失業率近創新高,是“僧多粥少”還是“眼高手低”?

1661150274999127.png



 青年人找工作成了大問題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其中25-59歲成年人失業率為4.3%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高達19.8%。青年失業率指標已連續幾個月持續上漲,與2021年青年失業率15.2%的資料相比,上漲幅度達到30.2%

2019-2022年相關資料可以看出,總體失業率與青年失業率在2021年有所緩解,但2022年快速上升(詳見下圖)。青年失業率創新高的背後,有一些現象值得關注。



image.png

 “疫情劫”畢業生又遭遇“僧多粥少” 

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創歷史新高。疫情下好不容易完成了大學夢的學子們,畢業卻遭遇了一崗難求!截至2022417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23.6%。這裡的畢業去向落實率包含以下四種情況:1.考公、2.考研、3.留學、4.已落實就業單位。所以單論就業率而言,肯定低於23.6%。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到近年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的“斷崖式”下滑。


image.png


企業作為吸納就業大軍的主力,在疫情及國際環境影響下,近幾年受衝擊程度最大,部分企業已經或正在經歷裁員甚至倒閉的困境。從2021年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搜集的企業發展調查問卷來看,疫情對個體工商戶影響最大,受衝擊面高達67.5%;其次是民營企業,受衝擊面為54.1%;央企受影響最小,受衝擊面也達到了27.5%

此外公務員縮編、教育“雙減”背景下整頓課外教培機構等政策的出臺,也一定程度壓縮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出口。如2021年底,32個公務員崗事業編制被取消並轉為勞動合同制,報考者更青睞保留了事業編制的公務員崗位,因此事業編制崗位報名人數激增,更加劇了考公隊伍競爭的激烈程度。2022年各地公務員考試時間也由原定的3月向後推遲,打亂了許多考生原本的計畫,一心備考不參與找工作屬於背水一戰,如果考不上,一方面與公務員失之交臂。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參與找工作,即使明年就業也會失去應屆生資格。雙減政策下,國家嚴格整頓教培機構課外培訓,2018年我國K12教育體系(1-12歲)學生的課外補課率高達47%,而2021年實施雙減政策後教育培訓機構大量減少並大幅裁員,其中僅新東方就裁員6萬人,高途裁員近三分之一,這些教育行業不再能持續提供就業崗位。受疫情、國家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疊加,市場化就業崗位需求收緊,而政策性崗位空間變得更加有限。

筆者作為剛剛回國的畢業生,找工作期間真正見識了當下求職的“血雨腥風”,門檻之高令人咋舌。就拿現在較熱門的央企、國企來說,碩士學位為基本要求,而且必須是985211畢業的,很多崗位在500多位報名者中僅選出2-3人,就連博士要求以上的高門檻崗位,通常在300多名報名者中也僅選出4-5人。

 想“穩定”勝過想“冒險” 

受近幾年疫情的影響,很多曾經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大廠、外企也紛紛開始裁員,加重了社會焦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年輕人也開始傾向於選擇相對較穩定的行業。

據全國公務員考試專題網站中的資料資訊,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總報名人數突破202萬人,較上年增長約52萬人;其中183萬餘人已通過資格審查,較上年增長約44萬人,創國家公務員考試人數新高;平均競爭成功比超過60:1,其中最熱職位競爭比超過20000:1

同時,另一些應屆畢業生為了達到央企、國企的崗位門檻,則選擇了繼續考研。根據教育部發佈的資訊,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457萬,較上年增長80萬,同比增長21.22%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發佈《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在考研人數激增的同時,2022屆高校畢業生選擇企業就業的占比僅為34.21%,較2021屆下降了7.21%;創業的占4.25%,較2021屆增長0.58%;出國深造占2.07%,較2021屆減少0.58%;其他占1.12%,較2021屆減少0.03%

從以上2021-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占比等資料來看,面對“非理想化”的就業市場,部分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公務員、央企、國企等穩定的工作崗位,否則更願意通過考研等方式來提升自己,以期待今後找到穩定、心儀的工作。

當下的就業市場,一方面是崗位少,另一方面是年輕人不願意進入風險大的行業以及基礎行業,很多傳統製造業不再有年輕人的身影。很多大學生寧願從事起薪3000元到4000元的行政、文秘類工作,也不願考慮到薪資更高的生產車間。



 就業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 

在就業形勢嚴峻、青年失業率企高的現狀下,就業市場卻遭遇“冰火兩重天”:一邊是考公隊伍日趨龐大,“一崗難求”;另一邊是很多企業求賢若渴,“招人難”。而“招人難”的現象的背後原因,是一些畢業生對於工作和自身的期望過高,但是能力達不到要求,同時企業不再願意花費時間培養人才。青年人由於生活成本變高,更想短時間追求高職務高待遇的崗位,往往這些崗位對於硬性能力要求很嚴格,多數人在求職過程中“眼高手低”,直接導致失去很多機會。近年來,受影響的企業急於扭轉經營狀況,不再願意花時間培養人才,而是更希望從市場上招聘到最優秀的人才,直接創造經濟效益。企業寧願花高薪請高手,合適就用,不合適就換,而市場上真正優秀的人才是有限的。



 青年人的“新橋樑” 

為緩解緊張的就業形勢,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為青年人就業創業搭建起新的橋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服務指南》提出,小微企業招用離校2年內的未就業畢業生,可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可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高校畢業生等符合條件人員人數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由財政給予貼息。

在企業校園招聘方面,國家發改委在816日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企業應走進校園,深入瞭解當下大學生需求,開展更多學術經驗交流會,促進互學互鑒,對接就業資源。組織大學畢業生把在學校學習和進入企業實習相結合,由國家提供一定的費用補助,在不增加企業用工成本的前提下為企業提供大量實習生。

在筆者參加實習的望華公司,不乏來自國內外一流高校的實習生,大家經常就就業問題進行交流,普遍感覺在學校中所學知識實用性不足,找工作時不確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工作後也需要花費時間自我學習。通過上述政策讓校企深度合作,既可以為大學生指明職業方向,又可降低企業招收畢業生後再培訓的成本,提升企業用工意願。



“新經濟”成為新趨勢 

疫情的持續給經濟社會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同時也給一些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的快速應用,使得線上經濟、互聯網+等新模式下的公司得以快速發展壯大。

青年人思維活躍,更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是新技術的“首批使用者”,他們積極參與到這些新技術和新商業中來,實現了新的就業。BOSS直聘研究院資料顯示,春季招聘中,5G、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應屆生招聘市場迅猛發展,應屆生招聘需求同比增長57.6%,應屆生關注度同比增長70%。公開資料顯示,外賣、快遞、網路直播等服務行業對年輕人也具有較大吸引力。阿裡巴巴發佈的《餓了麼藍騎士調研報告》顯示,全年平臺騎手超過300萬人,其中90後占比近50%,新註冊“00後”藍騎士數量同比增長近2倍。直播經濟主要崗位的人才需求量也快速增長,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今年發佈會上表示,互聯網行銷從業人員超1000萬人。

受困于傳統就業崗位緊張的青年人,可以利用這些新的發展管道,積極參與新經濟,從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166115042336012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