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中的“溫度人性”——中美中心獎學金故事

本文轉載自: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Hopkins-Nanjing Center)



摘要: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中美合辦教育項目。 成立35年來,中美關係分分合合,數度經歷波峰與波谷,而中美中心的學生們,則是中美合作競爭與民間交流的一線見證者。



“勤奮築路,夢想點燈”,校友捐款助力中心學子砥礪前行,大愛與責任在每個中心人之間傳遞。 中美中心自1986年創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其特色的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教育更是培養出許多從事中美雙邊事務和國際多邊事務的高端人才,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 多年來,中美中心設立了各種獎學金以激勵學生們創新向上、積極進取。 在第三期的“獎學金故事”中,我們將分享“戚克栴獎學金”的首期獲獎者林卓智同學(2019届碩士)的獲獎感言。



11.jpg

 戚克栴先生與中心師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    



戚克栴獎學金”由中心1995届校友戚克栴先生捐贈。 戚克栴先生是望華資本創始人、總裁及首席投資官、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傑出校友,曾多次獲境內外資本市場獎項,一直關注母校發展,對中美經濟文化交流十分熱心。 2017年,戚先生同其妻子嚴俊女士向中心捐設了“戚克栴獎學金”。 意在鼓勵在中心就讀的學生們積極學習,奮發進取,通過中心這樣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在未來走上更寬廣的道路。



林卓智同學的獲獎感言:


12.jpg

林卓智同學


我很榮幸能代表首届中美中心“戚克栴獎學金”得主發言。 和眾多同學一樣,我看到“戚克栴獎學金”申請公告的第一反應不是寫申請,而是查字典——原來“栴”意指檀木,雅正而不俗豔。


       戚克栴先生曾是在“不眠之城”華爾街工作的銀行家,如今成為了一比特獨立創業者,更是一比特抱有“善意”初衷的捐贈者,積極肯定民間大額捐助對優秀大學教育經費的重要補充作用。 戚先生認為:“中國大學與國外大學的一個重要差距就在經費,而大學經費僅靠國家財政和現有學費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國家應通過各種可能的形式,甚至通過立法,在確保社會總體“教育公平” 的前提下,進一步鼓勵校友、民企、個人對大學等教育機構的捐助。”


      眾所周知,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中國和美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貿易戰爭; 而在教育領域,戚先生作一比特中國民營企業家,在中美中心設立“戚克栴獎學金”,同時贊助中國和美國學生,展示了有溫度的人性與深沉的國際關懷。


     “戚克栴獎學金”於我個人意義非凡。 首先,這份獎學金讓我可以自費前往中俄邊境進行碩士論文的田野研究。 我曾遠赴俄羅斯遠東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和黑龍江省黑河市,發放中俄跨境養老問卷100份,跨境婚姻問卷120份,並深入黑河市遜克縣俄羅斯村,走訪12戶中俄混血家庭,以人類學口述史和社會學半結構式訪談法,研究其國家認同、族群身份和集體記憶。 正因為有扎實的田野研究,我的碩士論文——《黑龍江省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無形邊界:論政治邊界對社會文化邊界和經濟邊界的差异影響》——被答辯委員會評為優秀畢業論文。 有意思的是,戚學長的專著《資本的國界》(National Boundaries of Capital),也探討了邊界和俄羅斯,論述了俄羅斯自由市場的開放教訓對中國的啟示。

      

 其次,我和美國獲獎者Amanda Bogan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我們相識於“戚克栴獎學金”,並成為彼此論文的language partner。 她閱讀並潤色了我論文裏的每一個單詞,我也檢閱了她的每一個漢字。 那一整年裏,一方面,中美貿易戰的條目逐日新增,另一方面,在中美中心,一個中國碩士生和美國碩士生卻夜以繼日地幫扶彼此完善目標語言和寫作風格。 我還去紐約參加了她的婚禮。 中美友誼是中美中心的傳統,遠早於貿易戰,亦恒久於貿易戰。 戚學長當年在中美中心學習時,室友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關係很好。 多年後,其美國室友在舊金山成立一家基金,戚學長還參與了投資。 “這在九幾年是無法想像的,那時的我們還很貧困,沒有人會想到給美國同學投資。”

      

 戚學長的人生抉擇對我有很大的鼓舞。 戚學長在漂泊了半個世界,闖蕩過國內外頂級金融圈,拿到最高學位,做到董事總經理後,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急流勇退,在2013年,脫離體制、自立門戶,正式創立“望華資本”。 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和預想十年或更遠的事是戚學長的處事管道。 這也鼓舞了我篤定從政治學轉至心理學的决心。 我在中山大學讀本科時就是政治學的科班生,在中美中心學的亦是國際政治。 但是在前年我看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到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the most burdensome)心理疾病。” 然而,我發現90%的抑鬱症研究都是基於並服務於僅占全球人口10%的已開發國家,而75%的患者卻在中低收入國家! 英國的《柳葉刀》雜誌報導,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達九千萬。 華人群體亟需結合自身文化的本土診斷和療愈方法,於是我放弃了對政治學博士學位的申請,轉而申請心理學。 幸運的是,我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錄取,從中美中心前往霍大的家鄉巴爾的摩學習。

       

最後,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獎學金獲獎者和中美中心感謝戚克栴先生的慷慨捐贈。 您是一比特獨立的思考者,一個有遠見的的創業者,一個有溫度的捐贈者,也我們優秀的戚學長。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文字:林卓智

編輯:朱笑錦 鄺紫瓊


image.png

image.png

望華官網:www.bmcg.com.cn